丹桂飘香季,初心映杏坛。为深耕“教学并举,学考融合”的教育实践,传承教育家精神,济南德雅高级中学于2025年10月20日下午召开功勋教师座谈会。学校领导与深耕教坛数十载的功勋教师齐聚一堂,共忆育人岁月,共探教学真谛,共绘发展蓝图。
一、开场致礼:敬功勋之师,承教育初心
座谈会伊始,于子芹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,向功勋教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:“各位老师以‘爱生、严谨、善诱、创新’的教风,践行‘德正行雅、胸怀天下’的办学理念,铸就了德雅的教育根基。”她强调,本次座谈会既是对前辈智慧的致敬,更是推动“学考融合”落地的重要举措。
二、智享深耕:谈教学并举,论学考融合
交流研讨环节,功勋教师结合学科实践,分享“教学并举,学考融合”经验,尽显教育智慧。
王在生老师(中学高级教师)提出“教学重素养,备考重实效”,注重教材的教学,提出“神在课内,形在课外”,建议将考点融入日常教学,实现“教-学-考”无缝衔接。
于汇荣老师(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)指出备课要精准,对接高考重难点,注重课堂内容的落实,利用课堂练习、周测、单元测评、课后作业、面批等来帮助每一个学生。
钱秋霞老师(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)依托北外国际外语资源,分享 “分层作业+考法指导”模式,兼顾兴趣与升学需求,认为分数是教育水到渠成的副产品,让教育回归本真,充分发挥教研团队合作的力量,究其本质,贯彻日常。
卢世庆老师(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,高考命题解析专家)从原子弹爆炸的例子引申到实际的教学考,生动活泼的引发大家对于教学如何落地的思考,指出“过教材、试题、情境三关”是关键,结合文科生培养案例阐释知识与考能提升路径。
焦长兴老师(济南市教学能手、优秀教师)围绕 “教学考闭环” 展开分享:“教学中打破‘单向灌输’,多让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思路,倒逼其主动梳理逻辑,从‘被动接收’转向‘主动输出’;改错本使用上,严禁简单抄答案,要求学生标注错误类型——是概念混淆、思路缺失,还是计算失误,同时总结同类题解题方法,让改错本成为‘方法积累本’。学习层面,始终对接高考考察要求,把考点拆解到日常学习目标中;考试环节,注重倾听学生反馈,针对高频问题开设专题答疑,让‘教的重点、学的难点、考的考点’形成闭环,真正实现学考同步提升。”
隋慧青老师(济南市骨干教师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)立足数学学科特性分享实践:“教学上必须扎根课本,以教材知识点为核心,再针对性补充拓展内容,避免学生脱离基础盲目刷题;学生管理中,格外注重思想引导,坚持‘不抛弃、不放弃’每一个孩子,帮学困生建立信心;针对数学需深度思考的特点,会为学生精准设计学习与作业时间,保证思考深度;备考方面,通过‘流动式 + 滚动式’考察,分阶段巩固重点,让训练更具针对性,切实提升应试能力。”
张晨生老师(山东省教学能手、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)以教育理念为核心分享心得:“数十年教学实践中,我始终践行‘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、寓教于乐、教学相长’16 字方针——‘有教无类’是底线,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节奏;‘因材施教’是关键,结合学情分层设计教学;‘寓教于乐’是方法,用趣味激发学习内驱力;‘教学相长’是追求,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进步。同时,我坚信‘亲其师,信其道’,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效果的基石。日常教学中,会持续思考‘教哪些知识、用什么方法教、教到什么程度’,确保教学内容既贴合考纲要求,又匹配学生接受能力,让学考融合落到实处。”
此外,老师们还就“小班化学考适配”、“导师团制辅导”等议题建言,为教学管理优化提供参考。
三、校长寄语:
承薪火之志,启发展新篇
于子芹校长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功勋教师们的贡献:“你们用‘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’的坚守,诠释了德雅教风的真谛。”她强调,学校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,把前辈的智慧转化为教学实践,深化生本课堂改革,完善多元升学通道建设,让“教学并举,学考融合”成为德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传承,我们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,让每一个德雅学子都能在‘教’的引领下学会成长,在‘考’的检验中实现价值。”
躬耕不辍,杏坛芬芳;学考相融,初心不忘。德雅人将以功勋教师为榜样,用爱与智慧浇灌希望,以专业与坚守书写华章!
-END-